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莫元花:一针一线,绣出乡村振兴“锦绣图”
        时间:2023-03-08 08:42 来源:新华日报 字体:[ ]

        3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,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,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这让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省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感到信心满满,“我们从基层乡村来,总书记的讲话,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乡村、发展非遗产业的信念。”

        “作为手艺人,同时也是非遗传人的我,常常思考一个问题,怎样让非遗火起来,实现它的文化价值、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,更好地以活态方式传承。”莫元花说,这次上会,她带来了关于“推动非遗艺术品融入日常生活”“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”等方面的建议。

        千百年来,江苏刺绣以图案秀美、绣工细致的特色享誉天下,而“以针代笔、以线为墨”的宝应乱针绣,则是江苏刺绣艺术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花。所谓“乱针有据,乱绣亦美”,这种刺绣,针法看似紊乱实则自有章法,作品显得细腻传神。

        2001年,19岁的莫元花主动放弃外企工作机会,回到老家宝应县鲁垛镇,从父亲手中接过绣花针。上世纪80年代末,莫元花的父亲莫学春去常州学习乱针绣技术,并回乡办起了第一家乱针绣作坊。自此,乱针绣特色产业的“种子”在这里落地生根、萌芽生发。

        作为一名80后绣娘,莫元花更多思考的是传统刺绣的产业化发展。心灵手巧的她,博采众长、仔细研究,创新推出更适合人物肖像的绣法“16系环节操作法”,并创办了刺绣公司,免费将技术传授给更多家乡的留守妇女。在她的引领下,全镇3000多名留守妇女加入绣娘队伍,实现就地就业、勤劳致富,乱针绣也迅速发展为这里的一个新兴产业。

        一根小小的绣花针,绣出了大大的富民产业,也绣出了乡亲们的五彩生活。如今,宝应县鲁垛镇建成了乱针绣文化产业园,刺绣手工业已经成为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,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      打开互联网上的“国凤非遗乱针绣传承店”,琳琅满目的刺绣产品映入眼帘,一件件贴近百姓生活的家居服、手包、口罩等用品,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。

        “实践证明,非遗产品可以融入百姓生活,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不仅‘做得好’还能‘卖得好’。”莫元花告诉记者,这两年,为了适应百姓的消费新趋势,拓宽销售渠道,传统刺绣也开始走上了“云端”。她带领员工开启了网店直播带货,去年,莫元花的直播销售额达350万元,占全年总销售额的一半左右。“最近,我们正忙着拓展新网店呢!”

        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,不断走进当代生活,才能植根百姓,形成市场,得到更好的活态传承,由此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。”对此,莫元花充满信心。

       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部署,这让莫元花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、做好非遗传承的信念。

        “传统文化之美,是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实践探索,被一代代人认同、确定之后,沉淀而来,要创作精品,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。”近年来,莫元花在履职过程中认真走访、调研,形成了“加大非遗人才培养”等建议。她呼吁,非遗项目多“触网”,有利于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,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就业,更好统筹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。

        莫元花特别建议,要将非遗手工艺与文旅深度融合,做好非遗手工艺的系统性保护,助力乡村振兴。“在文旅融合上,进一步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、传承人进景区工程,鼓励非遗传承人创新非遗发展思路,建设非遗工坊,主动融入市场,打造特色品牌,走好非遗产业化道路。”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        相关阅读
      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